一段悲苦的婚姻,命运的转折
1985年,一个年轻的少女殷玉珍,骑在一头毛驴上,由父亲殷风军引领着,踏上了前往毛乌素沙漠的漫长旅途。那时的她,年仅19岁,正值青春花季,满怀憧憬,然而,命运却早已为她安排好了未来的道路。这次旅行的目的并非是探访亲友,而是嫁给一个她从未见过面的男人——白万祥。当她抵达未来的“婚房”时,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不已——一个荒凉的4平方米的地窖,四周是无边的沙漠,竟然就是她将要生活的地方。看到这一切,殷玉珍痛哭不止,七天七夜的泪水,似乎没有尽头。
然而,正是这样一个经历过巨大痛苦的少女,经过15年的奋斗与坚持,竟然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“治沙劳模”,获得了各类荣誉。到底是什么让她从沙漠中的一位无助女子,变成了如今的治沙英雄?
展开剩余85%世界瞩目的治沙先锋
2022年双十一这天,殷玉珍被评选为2020-2021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之一,她因其在治沙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成为“治沙劳模”。在她的带领下,毛乌素沙漠的治沙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,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造林大户纷纷加入,携手共建绿洲。经过不懈努力,殷玉珍已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种下了近200万棵杨树、樟子松、云杉等绿树,沙柳灌木的数量更是难以计数。
随着这片沙漠逐渐恢复生命力,每年沙尘暴的威胁也大大减轻。毛乌素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的沙子减少了4亿吨,沙漠的蔓延得到了有效抑制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殷玉珍的治沙事业逐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不仅带动了当地24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,年收入过30万元的家庭成为了新一代的致富榜样。她所获得的荣誉也层出不穷,包括“三八”绿色奖章、全国劳模、全国十大女杰等,所有的奖项都是对她坚持不懈奋斗的褒奖。
不仅如此,殷玉珍的事迹还引起了国际的关注,成为中国首位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。她也频繁受邀参加国际环保论坛,分享她的治沙经验,激励了无数人投入到环保和绿色事业中。她的名字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,而是成为了世界环保事业的象征。
“包办婚姻”的沙漠初遇
殷玉珍的“治沙传奇”并非一蹴而就。回到1985年,她的故事还要从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说起。殷风军是陕西省靖边县的一位普通农民,当时的他为女儿选定了一位未曾见面的丈夫——白万祥。虽然周围的求婚者络绎不绝,但殷风军却早已为女儿安排好了婚事,令殷玉珍极为惊讶。
尽管心中充满不情愿,但在那个年代的“包办婚姻”模式下,殷玉珍最终只得顺从父亲的安排,骑着毛驴进入了毛乌素沙漠。她的丈夫白万祥,来自陕西,1969年,他和父亲因旱灾逃到了沙漠深处,生活非常贫困。白万祥的家,竟是一座简陋的地窖,连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没有。这个几乎荒芜的地方,成了殷玉珍未来的家。
当时的殷玉珍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,心中的悲伤无法言表。她的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带给女儿的巨大痛苦,但面对既定的事实,他只能低下头,默默承受。
不认命,勇敢拼搏
婚后的日子异常艰辛,殷玉珍不仅要忍受贫困和荒凉的环境,还要与丈夫一起在沙漠中奋斗。为了改变生活条件,她决定与丈夫一起治沙植树,哪怕一切都看似渺茫。在她的坚持下,夫妻俩通过卖掉唯一的财产——一头瘸腿羊,换来了600棵耐旱的树苗。然而,沙漠中的种树并非易事,干旱的气候、突如其来的风沙等天灾让这一切充满了挑战。
尽管如此,殷玉珍从未放弃,她坚信绿树能带来希望。每年的春天,尽管只有100多棵树苗存活下来,她依然不气馁,继续与丈夫一起努力。渐渐地,夫妻俩掌握了种植的技巧,并且不再只依赖自己购买树苗,而是与林业专家合作,学习沙漠种植的最新方法。
沙漠上的绿洲梦
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,殷玉珍和她的丈夫在沙漠中种下了4万亩的树林,昔日的荒原慢慢变成了绿色的家园。随着树木的生长,动物也纷纷回归到这里,40多种鸟类、黄鼠狼、野兔、狐狸等超过100种动物在这里安家,沙漠逐渐变得生机勃勃。
如今,殷玉珍不仅继续保持治沙工作,还在沙漠中开始种植经济作物,种植水果和粮食等。沙漠中的水果因气候特殊,香甜可口;黄米油亮饱满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味。她还创办了“玉珍生态园”,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更多人分享,鼓励大家加入到植树治沙的事业中。
目前,殷玉珍已在沙漠中种下了超过7万亩树林,年收入超过100万元,生活质量大大提高。然而,她并未停下脚步。她依然坚信,只要坚持下去,毛乌素沙漠终将成为真正的绿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